
蓝眼泪,竟是“海洋刺客”?
“蓝眼泪,大海触手可及的浪漫”
“世界有千般颜色,蓝色是最治愈的一种”
“蓝眼泪”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海萤爆发的甲壳纲无脊椎动物的眼泪。另一种是海洋微藻夜光藻爆发的赤潮,这一种更为常见。它一般会发生在每年的4-6月,但今年过后蓝眼泪的数量可能会大幅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今年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预计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其中所含有的放射性物质、有毒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质,会对藻类物质的生长产生直接影响。不仅会使其繁殖能力下降,甚至会危害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日本核污水将在240天后抵达我国海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看到如此美丽的蓝眼泪吗?
它们如同璀璨群星,在翻腾的海浪边亮起肃穆的蓝色颂歌,能够制造这么浪漫的场景,又为什么会是海洋的刺客呢?
“夜光藻”的繁殖条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夜光藻”的繁殖
最常见的蓝眼泪发光生物是”夜光藻”,它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繁衍的方式类似于藻类。那么它繁殖的条件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影响夜光藻发光和聚集的因素有:
1.营养盐:营养盐越丰富,夜光藻就越容易大量增殖;
2.水温:夜光藻喜欢温暖而稳定的水域,当水温达到20℃以上时,它们就会更加活跃和繁殖。而当水温急剧升高或者降低时,它们就会受到抑制或者死亡;
3.水动力:水动力能够给夜光藻提供刺激,让它们发出荧光,还会影响夜光藻的分布和迁移,让它们在某些地方聚集或者散开。若以上因素都具备,便会形成“蓝眼泪”现象。
“蓝眼泪”对人体有害吗?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生态学系主任、海洋生态专家黄凌风教授表示,夜光藻不是有毒种类。但是,“当夜光藻密度过大时,它也可能会使人类产生过敏反应。
(2)影响“夜光藻”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
很多人认为蓝眼泪是自然之美。但是不能被它们耀眼的外表所迷惑。近年来,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如工业排放、河流污染、废弃物倾倒以及海洋石油勘探等,都会将大量的有害物质排放到海洋中。
下图反映的是:2016-2022年优劣水质面积变化趋势,优良水质面积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质水质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优质海洋面积总体呈扩大趋势,劣质水源面积也在逐年缩小,这说明国家及政府对海洋环境的治理是有效的,但人类对海洋的破坏行为还没有彻底消失。
蓝眼泪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海洋生态的警钟。为什么其大量繁殖的问题难以解决?主要原因还是人类活动带来的海洋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如图,是2022年检测全国60个近岸区域海洋垃圾主要类型的数据图表,包括了海洋漂浮垃圾、海滩垃圾、海底垃圾等,发现他们的主要种类均为塑料:每年,全球的塑料袋使用量为1万亿个,可以绕地球4200圈,但目前全球却只有9%的塑料制品得到回收。
不言而喻,这些数据基本都是人类的行为创造的。虽然“蓝眼泪”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和惊喜,但它的出现对于海洋生物和环境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蓝眼泪实际上是一种“赤潮现象”,这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浅析“赤潮”这一现象及其治理措施
(1)介绍“赤潮”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海水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大量夜光藻聚集,可能黏附于鱼鳃上,导致鱼类窒息死亡。而有毒赤潮更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并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
2021年,我国海域引发赤潮的优势生物共26种。其中,夜光藻作为优势生物引发赤潮的次数最多,为14次;多纹膝沟藻引发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8216平方千米。
2021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58次,其中,有毒赤潮1次,有害赤潮24次。与近十年相比,2021年赤潮发现次数高于平均值51次。
(2)海水富营养化与“赤潮”的关系
发生“赤潮”的水体检测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了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下图反映的是:2021年及2022年中国管辖海域呈富营养状态的海域面积。
(3)“赤潮”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危害
“赤潮”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是多个方面的
损害水生生物,赤潮会让水中毒素浓度升高,导致对水生生物的威胁增加
;
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赤潮产生的毒素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
;
影响渔业和旅游业,赤潮会导致鱼类死亡,从而对渔业造成损失。同时,赤潮也会导致海水变色、异味和浑浊,对海滩和海岸线的美观度造成影响,从而对旅游业造成损失;
影响人类健康,赤潮产生的毒素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身体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4)浅谈“赤潮”的治理方法
对“赤潮”的治理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入手:
物理治理是通过人工打捞赤潮生物,以限制此类生物继续在海洋繁衍;
化学治理是向水中投入特定的物质,可以快速控制赤潮现象扩散,但也有可能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因此,此方法需谨慎使用;
生物治理是向赤潮发生的海域引入有益生物,可以有效抑制赤潮生物大量繁殖。
浪漫的“蓝色警示”
“漂亮的玫瑰往往都带刺”
蓝眼泪:像是碎钻洒进了大海了,又像是星星坠入了人间。
我们小组在知乎平台抓取了关于“对蓝眼泪的看法”话题,并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发现点赞数较高的文章提及的都是“蓝眼泪”好的一面,但忽略了:如此梦幻美好的景色却也有鲜为人知的一面:海洋灾难——赤潮。
如果遇到爆发级蓝眼泪(形成赤潮),我们要尽量避免与此类水体接触,它很有可能会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说到底这都是人类不良行为造成的,不管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还是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们都应当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体的治理和保护工作。这样才能让美好的事物长存。
小组成员:郭灿 刘晶晶